施工流程概览
1
施工前准备
2
基础处理
3
底胶施工
4
弹性层施工
5
面层喷涂
6
划线
施工前准备
基础验收与处理
- 对沥青或水泥混凝土基础进行质量验收,确保平整度、坡度和排水性能符合标准
- 凹凸部位需修补找平,水泥基础需酸洗处理以增强附着力
- 清理场地,确保无杂物、油污及松散颗粒,必要时使用专用清洁剂
环境与材料准备
- 监测施工期间环境温度(建议≥20℃)及湿度(地面含水率≤8%),避免雨天或低温(<8℃)作业
- 按比例备料:聚氨酯胶黏剂、橡胶颗粒(黑/红色)、EPDM颗粒、催化剂等,确保材料配比精准
基础封闭与底胶施工
基础封闭
在沥青或水泥基础上涂刷专用底油或单组分胶水,增强基层与塑胶层的粘结力,防止起泡、剥离。
底胶摊铺
- 将聚氨酯胶液与橡胶颗粒混合搅拌,采用机械摊铺,厚度控制在8-10mm,刮涂时需匀速、连续,避免接缝
- 底胶固化后试水检测平整度,积水区域需补平,确保排水顺畅
弹性层施工
在底胶层上批刮弹性缓冲层:将黑橡胶颗粒与聚氨酯胶液混合,摊铺厚度约8-9mm,压实后形成均匀弹性结构。
弹性层需自然固化,期间避免外力破坏。
弹性层厚度对比
面层喷涂与防滑处理
面层材料喷涂
- 使用专用喷涂机分层施工:D层喷涂混合EPDM颗粒的聚氨酯胶液(厚度约1.5-2mm),第二层反向喷涂以增强密实度,总厚度控制在3-4mm
- 红色主跑道与绿色辅助区需分区操作,喷涂后回收多余颗粒,确保表面颗粒分布均匀
表面修整与固化
喷涂后修整边缘,消除气泡及凹凸,待面层完全固化(通常48-72小时)。
测量与划线
精准定位
使用经纬仪测量跑道区域,确定直道、弯道及标记线位置,施工接缝需与分界线对齐,保证美观。
划线施工
采用白色聚氨酯丙烯酸酯材料,按国际田联标准喷涂线宽5cm,确保线条清晰、无虚边。
跑道标准尺寸
养护与验收
施工完成后封闭养护7-10天,待材料完全固化后方可使用。
验收标准
- 平整度≤3mm/3m
- 厚度误差≤±1mm
- 摩擦系数≥0.5
- 符合GB/T 22517.6-2020等国标要求
注意事项
环境控制
施工全程需避免扬尘、雨水及低温影响,确保材料固化质量。
团队协作
标准400米跑道需8-10人团队协同作业,分工明确以提高效率。
安全规范
材料搅拌与喷涂时需佩戴防护装备,现场禁止明火。
环保与安全
环保材料
- 选用低VOCs含量的环保型聚氨酯材料
-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需分类收集处理
- 施工后场地无有害物质残留,符合环保标准
安全保障
- 施工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,持证上岗
- 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,配备消防设施
- 跑道成品具有良好的防滑性能,减少运动损伤风险